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三明行迹 | 最早官铸闽铅钱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6:46 点击次数:103
中国古代铸币历史源远流长,种类繁多,形态、尺寸、材质及象征意义各异,其中闽铅钱属独特一支,对福建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。
据《十国纪年·闽史》载:“王审知为闽王,梁贞明元年(915年)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。二年(916年)铸铅钱,与铜钱并行。”《宁化县志》亦载:南唐梁贞明二年(916年),闽王王审知派员在宁化铸铅钱,直径2.2厘米,光背“开元通宝”。据论证,此乃有史记载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官铸铅钱。
王审知,字信通,河南光州固始人,出生于唐咸通三年(862年),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三,年少时好读书、有胆识、多谋略、有抱负。中和元年(881年),寿州王绪起兵攻克光州,王审知与其兄弟加入王绪领导的起义军。不久,随王绪部队渡江南下,进入福建。乾宁三年(896年),朝廷升福建为威武军,封王审知兄长王潮为节度使。翌年,王潮病逝,朝廷授王审知为节度使。天佑四年(907年),唐灭亡,朱温建立后梁,王审知向后梁称臣纳贡。梁开平三年(909年),梁太祖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,闽国正式开国。王审知任闽王期间,对中原王朝俯首称臣,与邻国睦邻友好。同时,厉行节约、轻徭薄赋、奖励通商,使闽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。
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,作为物物交换媒介,闽国货币总量及流通量远不能满足日益繁荣市场需要。时天下分崩,战乱频繁,地处偏僻闽国与外界联系不畅,中原货币及用于铸造货币的铜、铁等原材料难以进入福建,且福建少有铜、铁矿资源。为解决货币问题,王审知选择其他金属材料大量铸造新货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