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,以钱学森、邓稼先为首的很多在国外的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发展,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,回到中国,在艰苦的条件下研究原子弹等核武器。她也是其中之一,也是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。为了国家,丈夫表示:妻子已经30年没回家了!
1912年6月,王承书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,祖籍湖北。不久,一家人就搬到了北京。她从小身体不太好,曾两次因为生病而休学一年。不过,这不影响她的成绩。身为女子,她却非常喜欢理科。所以,她选择到燕京大学物理系就读,是当年13个学生中唯一一个女生。1934年毕业时,13个学生中仅有4个学生顺利毕业,王承书不仅毕业了,成绩还名列前茅,继续留在学校读研。仅用了两年的时间,她就获得了硕士学位,留校当助教。
1937年,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,王承书被迫离开北京,先后去了南京、武昌、昆明等地。1939年,她和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张文裕喜结连理。婚后,她的梦想没有就此停止。在丈夫的支持下,1941年她申请了美国密歇根大学。本来该学校不招收已婚女性,但因为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学校破例收了她。在密歇根大学,她依然攻读的是物理专业,与导师合作完成了数篇有关稀薄气体动力学方面的论文。1944年,她毕业后留在了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,后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。
展开剩余57%新中国成立后,王承书决定要回国参加科研工作。为了躲过美方的审查,她悄悄将相关资料和书籍分成300多个包裹先后邮寄回国。1956年,她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,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理论研究室研究员,兼任北大教授,研究等离体物理、受控核聚变等。她一边从事研究工作,一边为国家培养物理人才。苏联单方面违背协议,撤走了所有专家,带走了所有数据,导致中国的核研究工作基本陷入了停滞工作。正是有了王承书、邓稼先等科学家,中国的核事业才得到了发展。
1961年,王承书被派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。当时,研究原子弹是一项保密性非常高的工作。所以,很多科学家隐瞒家人,神秘消失,隐姓埋名到偏僻的地方从事研究。王承书离开丈夫和孩子,改研究铀同位素分离工作,解决了很多重大课题。从此,她便从中国物理界消失了。1964年,国家决定研制大型扩散机,命她担任总设计师,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重任,亲自参加物理参数的选择。在王承书的带领下,中国靠着自己的力量设计、制造出了大型扩散机。
王承书的后半生,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。为了国家,她没有时间陪孩子和丈夫,30年没有回过家。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,令人钦佩!她的一生,都奉献给了祖国和物理事业。1994年6月,王承书老人在北京与世长辞,享年82岁。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她,向王承书院士致敬!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